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货币

文物缩略图

(点击图片进行放大预览)

内容介绍

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货币


年代:春秋战国(公元前770年-公元前221年)

质地:铜质

简介: 布币(图1,图2),取形于钱铫一类的农具,依形制可分为空首布与平首布两类。主要在黄河中游的周、三晋地区流行。 刀币(图3,图4),由劳动工具刀演变而来,自春秋晚期以来在齐国、燕国铸行,一直流行至战国时期。 铸铜贝币,俗称蚁鼻钱(图5,图6),又因其上文字和穿孔酷似鬼脸而有“鬼脸钱”之名,流行于战国时期楚国的势力范围。 圜钱(图7),钱体呈圆形,中央有穿,穿的形状或圆或方,自战国中晚期开始铸行。齐、燕、魏、赵、秦等国均铸有圜金或圜钱。 春秋战国时期,政治上割据状态长期存在,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,各国货币的形制也各不相同。这一时期货币形制主要有布币、刀币、圜钱和铸铜贝币等。 “天下熙熙,皆为利来;天下攘攘,皆为利往。”春秋时期,手工业者、自由商人的出现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,促使经久耐磨、方便携带的金属货币成为主体且大量流通。各国在重要道口设关征税或在集市征收交易税,关市之税成为各国财政收入除田赋之外的重要来源。

< 上一篇 至元十四年元宝 下一篇:北宋铜钱一组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