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东厘金局五十两银锭
年代:清(公元1616年—公元1911年)
质地:银质
简介: 长12厘米 宽7.5厘米 高7.5厘米 重1883克 银锭为马蹄型,是较为罕见的五十两厘金银锭,由山东省厘金局铸造。锭面上刻一横两竖铭文,内容为:“厘金局”“光绪年月”“同盛银号”。 太平天国军队于咸丰三年(公元1853年)攻占南京,太常寺卿雷以諴在扬州驻军,鉴于“国帑空乏,军用不给”,采纳幕客钱江的建议,试行商贾捐厘之法,效果显著。次年奏请清廷在江苏各地仿行试办,几年间扩至全国。 厘金是一种值百抽一的商业税,因其初定税率为一厘(1%),故名厘金。厘金主要包括百货厘、盐厘、洋药厘和土药厘四大类。厘金的征收和管理既无全国统一的法定税率,也无全国统一的课征机构,大多由各省自行设局征收。各省开办厘金之初,多由军营粮台、军需局、筹饷局等机构办理,后来设立专局总理厘务。名称有捐厘局、厘捐局、牙厘局等,其下所属征收机关有分局、分卡。1931年1月1日为国民政府所取消。厘金制度设立以来,其征集税款越来越大,成为清政府仅次于田赋、关税的第三大财政收入。 厘金征收的银两铸成银锭,部分上解中央,部分留存本地。存世的厘金银大多为十两小锭,锭面上的铭文内容基本由地名加厘金局组成。